鲤鱼门 — 昔日产业
鲤鱼门在成为海鲜美食天堂前,以石材矿业和烧制陶瓷闻名。
石材矿业
早於18世纪,一群客家籍的石匠开始在鲤鱼门村定居。自19世纪起,鲤鱼门丶牛头角丶茜草湾与茶果岭拥有优质的花岗岩石材,合称「四山」,区内涌现很多「石堂」(客家话,即采石公司),开采石材供应本土及广东沿岸作建筑之用。例如广州於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落成的石室圣心大教堂有采用「四山」开采的花岗岩兴建。
清朝期间,清政府册封「四山头人」,即每山有一人得到授权负责管理地方事务和向「官批石堂」徵收税务。他们虽然并非官员均可穿戴官员的服饰,亦有随行仪仗队高举「肃静回避」的牌匾,鸣锣开路。当时,负责「官批石堂」税务的清官员在上任时也会先拜会他们,充分彰显他们特殊的地位。
1898年,英国租借新界後,重新登记鲤鱼门村的土地,并相继关闭了村内的「官批石堂」。直至1904年,政府刊宪批准鲤鱼门石矿场营业,各石矿场才重新获发牌照经营。在1960年代前,石矿业是鲤鱼门主要产业。不过在1967年,因社会动荡,政府实施爆炸品管制,小型石矿场(包括鲤鱼门石矿场)因不获政府续牌而停业,令鲤鱼门区逾百年历史的石矿业划上了句号。现时,鲤鱼门石矿场旧址仍保留部分旧石矿场建筑物,包括码头丶石屋丶石墙与混凝土建筑物等,获古物谘询委员会於2015年评为三级历史建筑。

(相片来源:香港大学图书馆)
(相片来源:香港大学图书馆)

(相片来源:香港大学图书馆)
(相片来源:香港大学图书馆)
陶瓷业
陶瓷业亦曾是鲤鱼门另一主要产业。从1950至1980年代,万机陶瓷厂(亦称为公仔厂)在前海滨学校後山设厂,主要以江西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生产仿汉彩绘丶唐三彩等陶瓷工艺品。陶瓷品除了供应本地巿场,亦外销至日本丶欧美等地,当时知名电影公司亦曾使用不少该厂的陶瓷工艺品作为古装戏的道具。陶瓷厂的创办人在设厂前,曾於1953至1954年间为虎豹别墅制造泥塑,该别墅於2009年获古物谘询委员会评为一级历史建筑。1990年代,陶瓷厂因不敌内地陶瓷品的竞争及客源萎缩而停业。

